石像无言,但它们以有形的方式与我们交流,如果它们会说话,那么会述说着怎样的故事?
在贵州大学建校百余年的时光岁月中,散布在校园各处的石头如同沉默的史官,见证着四季更迭与青春故事。它们镌刻了校训,承载着地质记忆,寄托了校友希望,也成为了师生休憩的坐标。驻足于石像旁,听它们无声的讲述,听历史的低语,让思绪在这历史的长河上方翱翔,让心灵得以栖息于历史的长河中。图书馆以“叩石问学,圕寻璞玉”为媒,让更多的师生走进贵州大学校园文化的精神天地!
01
引子
在贵州大学南校区指南针山上,有一方石碑静静伫立。碑上刻有一首小诗,是由贵州大学已故名誉校长、农学院院长罗登义教授所作:
展开剩余86%葬我于桐岭之阳兮,望我乡邦
乡邦繁荣昌盛兮,守我学庠
子庠弦诵不绝兮,慰我无央
图1:贵州大学南校区指南针山
02
罗登义教授简介
罗登义(1906-2000),贵州贵阳人。我国著名农业生物化学家、教育家,贵州农学院主要创办人之一。1906年出生于贵阳;1936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;回国后,曾在北平大学、西北农学院、浙江大学、贵州大学等校任教任职;1954年贵州农学院建校时,任院长;1983年任贵州农学院名誉院长;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;1997年四校合并后,任贵州大学名誉校长;曾任贵州省科协副主席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、省科协名誉主席、九三学社中常委及中国生化营养学会理事长、贵州农学会理事长等20余种职务,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、二、三、五、六、七届代表等。罗登义教授一生潜心教育和农业科学研究,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家乡,直至逝世。他长期从事科学教育事业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研、管理、教育人才;著述颇丰,科研成果丰硕,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图2:罗登义教授
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,罗登义就以高粱、小米、莜麦、玉米等杂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,实现了杂粮蛋白质的互补,为改进当时贫苦工农的饮食健康作出了突出贡献。在美国学成后,他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,回到祖国,投身于当时百废待兴的教育与科研中。1942-1945年间,他发现刺梨丙种维生素(维生素C)含量特别丰富,并称之为“天赐吾人养生的新山珍!”罗登义对刺梨的研究及其取得的重大成果,震动了当时的学界,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教授将刺梨以罗登义的名字命名为“登义果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科学院要调罗登义赴北京工作,但他仍选择留在家乡贵州。对他而言,“爱乡即爱国”,留在家乡也是为祖国工作,并作《家乡恋》一诗以明心志:“生我育我好贵州,气候温和,山水清幽。地下蕴藏丰富有,金碗叫化,愚者蠢忧。勤劳人民应振奋,智力开发,兴工兴农。雄心壮志岂能休,暂时穷困,何惧何愁。”
2000年8月17日,罗登义教授去世,享年95岁,安葬于贵州大学旁的贵州农学院桐木岭职工公墓内。罗登义教授以卓越的学术贡献、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教育奉献,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他的一生,是科学服务社会、造福百姓的生动写照。
03
罗登义教授与贵州大学
罗登义大学毕业后,曾短暂地回到贵阳,在周西成(时任贵州省长)创办的省立贵州大学讲授普通化学、科学概论等课程。1937年硕士毕业后,罗登义毅然返回处于战争爆发前夕的北平母校,任农业化学系副教授。“七七”事变后,罗登义先后到西北农学院、浙大农化系任教授、系主任,后随浙江大学西迁贵州湄潭县,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。抗战胜利后,浙江大学迁回浙江,罗登义因感贵州人才匮乏,决定接受国立贵州大学聘请,担任贵州大学教授兼农学院院长职务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罗登义在农业科研及教育战线上忘我地工作,继续担任贵州大学农学院院长、贵州农学院院长。1997年,新贵州大学组建后,他担任名誉校长,尽管年事已高,但他仍关心着学校的发展,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。
罗登义教授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,而且为贵州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。1981年在他的指导下,创办了《贵州农学院学报》和《贵州农学院丛刊》两种学术刊物。罗登义教授亲自担任《丛刊》主编,在短短的十年中,共编辑出版了《农业生化》、《马尾松》、《小麦育种》、《刺梨》等专刊18集,基本上将贵州农学院建院几十年来较成熟的科研成果全部编辑出版。此外,他还在贵州省科协成立二十五周年的时候,主编了《贵州科学进展》,汇集了贵州省内近60位各学科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,计80多万字。这些成果激励着后来人在此基础上刻苦钻研,为贵州的科学事业争光。
图5:罗登义教授
04
农学院介绍
贵州大学农学院办学历史悠久,根脉于1941年创立的国立贵州农工学院,后几经学科调整重组,2004年8月建立了新的贵州大学农学院。学科体系齐全。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14个,省级人才基地8个,省部级创新人才团队8个,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3个。有农学系、园艺系、植物保护系、农业资源与环境系4个系,农学、园艺、农业资源与环境、植物保护4个本科专业。其中,植物保护、农学和园艺为国家级“一流”本科专业,农业资源与环境为省级“一流”本科专业。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、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根本,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,以科学研究为动力,以服务“三农”为己任,以管理体制创新为保障,凝练了“尚德崇学、稼穑厚生”的院训和“开物育人、研究学术、为民稼穑、追求卓越”的治学精神。
图6:贵州大学西校区农学院
05
石碑介绍
石碑内容:
葬我于桐岭之阳兮,望我乡邦
乡邦繁荣昌盛兮,守我学庠
子庠弦诵不绝兮,慰我无央
右录罗登义教授诗 闵军书
贵州大学甲辰年敬立
贵州大学西校区农学院中庭
石碑内容:
尚德崇学 稼穑厚生
戴明贤书
捐赠信息:植保七七级赠立
06
馆藏图书推荐
《刺梨的探索与研究》
责任人:罗登义 主编
索书号:S661.9/4
《中国农学史》
责任人:曾雄生 著
索书号:S-092/45
《中国农学书录》
责任人:王毓瑚 编著
索书号:Z88:S/5
《掌中花园:无穷小亮的栽培心得与技巧》
责任人:张辰亮 著
索书号:S68/507
《坎贝尔基础生物学》
责任人:(美)埃里克·J. 西蒙 等著,李虎 等译
索书号:Q/25股票配资最新报价
发布于:北京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